2019年9月13日 星期五

日日是好日

這部電影的步調很緩慢
剛好也配合我在中間可以休息一下,打掃家裡
因為每次看日本的電影,就會提醒我那簡單的美學

另,在茶道裡我發現
原來所有的事情,都可以在反覆的練習與工作裡
找到他的安靜所在
我想做家事,做手工與上課,煮飯應該也是吧!
只要帶著覺知的意念
很值得去嘗試

還有片中提醒的一期一會
把每一次的相聚,當作唯一與最後一次
這樣我們會更珍惜如此的相遇

這種當下的概念
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活體驗裡,才能真實感受

https://youtu.be/tH81ItdeJtk

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

106手鞠球之第九、十顆(五角形的變化)

昨晚在工作時,真的有那種廢寢忘食的感覺
(因為我真的是很重睡眠的人,尤其超過40後)
我真的愛上它了。。。
可以愛上一件事物,然後享受在其中,是一種幸福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五角形的地割線與其變化圖形

106手鞠球之第八顆

其實是因為在10等份切割(白色球)後,過度切割8等份的後果
反覆看著功力薄弱,切割不均等的球,不想只是留住地割線當樣本,也不想把我辛苦繞的線蓋光光
於是,邊縫邊覺得它像一朵花,然後就阿花的在旁邊縫上葉子們。。。
完成後,問兩個有在畫畫的朋友都說不像花。。。。。
哈哈哈!!!
就,自嗨,我





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

2017.05手工分享

彩粽
手工課程除了依據孩子的發展來設計課程外,還需要考量在地文化與實用性;因此為了節慶所準備的工作必定不可少。想起小時候在過年過節時,家中的女眷都會匯齊聚一堂的開始製作年節所需的各項食材,在我的記憶中節日都是和食物連結的。遺憾的是,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,現在這樣的家族活動已逐年減少了。於是我也很希望,以後孩子們的節日記憶與儀式,可以和各項手工藝連結。因此在課程裡,我們逐漸加入了新春剪春、端午節的粽子、冬慶的剪/摺窗花、摺星星燭台等。
今年的端午節,除了低年級的手縫香包課程外,在四五年級我們也進入了彩粽課程。彩粽這項工藝是起源於中國的山東區域,相傳在清朝乾隆時期,宮裡的妃子們隨著乾隆皇帝來到泰山拜山敬神時,將此項手藝傳給當地的藝術世家。當時彩粽是用絲線與金銀線纏繞成不同形狀的幾何體而成的;這項帶著皇家尊貴的禮物,也讓當時的人們認為象徵著吉祥平安,便稱其為”吉祥彩粽”。
由於這彩粽的寓意深刻,觀賞性又強,因此在當地就逐漸形成了端午節送彩粽的習俗了;而這項傳統手工藝,也已傳承了數百年之久。所以當地在端午節這天,可以看到門上除了銜掛著艾草外,還有一串串的彩粽喔!!!另外,有朋友也和我分享,她到四川旅遊時,也在當地大戶人家的宅院內,看到蠻多彩粽的裝飾品。
(由於台灣是一個多重文化交融的地方,除了原住民的在地文化、西班牙與荷蘭與日本的殖民文化、還有當初中國移民而來的漢文化等。因此在高年級逐漸了解中國和台灣的民族關係之下,才加入此課程)
在製作彩粽的課程裡,融入了數學等分、等腰三角形與直角與銳角的形象,還有刀片切割與摺紙技巧,最後再加上纏繞時的色彩變化。是一樣很豐富與多彩的活動。
由於我總是和孩子們分享,所有的工藝規則當初都是在沒有的情況下被創造出來的,如果你學會與完成老師要求的技巧與作品,也很歡迎你來當個設計師。因此在五年級的第一堂課裡,就有小孩在操作時問我,還有其他的圖形變化嗎?對於這一點,我真的是很讚嘆我們孩子的無限創造力;對他們來說,事情總是有無限的可能性的。而孩子也是提供給我各種不同學習與成長契機的老師。
現場我當然表現出,你現在先練習這一種;在你熟練這技巧後,下一次你才可以知道如何改變。然後我回家就開始進入了一段思考與嘗試的階段,但情況並不順利。這時,就好像天使有聽到我的需求呼喚,在周末上課時,我的工藝孫老師就自己主動提到,彩粽他可以變化出至少八種圖案。關鍵就是開始的地方不一樣!!!哇,這真的是太美好的發生。有了這通關密語,我自己就試做了數個變化圖形;也跟孩子們分享並展示了另外兩種可能性,其他的就讓孩子們自己開花吧!!!
我很期待與享受著,因著孩子們對於色彩的敏銳度與創造力,而有的無限可能性。



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

106手鞠球之第六、七顆

紡錘形的亂玩第一顆(下方四瓣)和第二顆(上方八瓣)
因為孫老師是從線性挑壓的方式來和我們分享,而不是特定的圖形
因此就有了每個人的可能性
雖然每個樣貌都是在重複拆過幾次後,才找到它的路
但,它的美好也在於,屬於自己的實驗

今天發現喜歡刺繡,和我愛的形線畫或線畫都是有相同的元素
然,手鞠球讓我更多了享受顏色的選擇與變化

。。。。。。106-6, 106-7




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

2017.03手工分享

愛在孩子九歲,自我的種子逐漸在內在萌芽時,老師安排了優律斯美、雙手交叉的e動作給孩子們;之後接著在孩子四年級的手工課時,安排了雙線交叉的十字繡。 往年孩子們學習的是西洋十字繡的走針邏輯,注重十字繡正面的走針順序,背面的走線則以最短距離為依據。後來因為我開始學習台灣原住民的十字繡,發現了這個屬於我們自己文化的繡法-類十字繡;這如此美麗與令人驚艷的工藝,是一定要跟孩子們分享的。 進入課程的第一天,展示了我自己繡的西洋十字繡和類十字繡,兩種不同的繡片給孩子看。西洋十字繡繡片的背面,只有整齊和雜亂兩種;而台灣原住民的繡片背面,因為同時考量著正面與背面的走針邏輯,讓正面呈現交叉的十字、背面呈現規律的走線順序。因著這樣的規律,而自成另外一番美麗的風景。 織與繡,是臺灣原住民婦女很重要的生活工藝;因此能將這經過歲月累積的文化傳遞與介紹給孩子,是多麼珍貴的事。看著孩子驚喜的表情與讚嘆的聲音,想必在我們的心裡都和這項工藝有了連結與感動。 幸運的是,當天愛華老師剛好穿著一件由十字繡繡片所拼貼組合的褲子,翻面看繡片的背面,啊!真的是原住民的類十字繡耶!這個老天爺安排的巧合,讓孩子們可以感受到它的實際運用。真好!!! 但相對的,這樣的美好是需要更精準與專注的學習與工作的。從先熟悉正面的圖紋,到觀察每一個圖形背面線走針的方向與長度,然後很立體與三度空間的,規劃出每一個十字繡、到下一個十字繡、到整個完整圖形的走針位,包括背面線的下方出針或上方出針。很不簡單,當孩子逐漸可以看到繡片,自己分解走針圖與操作時,真的很敬佩他們! 在學習完各式圖案的走針法後,再來設計自己抱枕上的圖騰與顏色。先運用數學主課程的分數概念,切分布片的1/4,來裁剪方格紙。然後設計圖案,繡在布上的右上角,之後再先左右對稱到上下對稱,來已完成一個四項對稱圖形。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!這群富有意志力與創造力的孩子!!!






之前各屆孩子的作品








2016.12手工分享

學期初,明佑老師希望我可以在這學期六年級的手工課裡,帶入台灣原住民的手工藝元素,讓孩子們對這文化有些許了解。這對初學習這項廣袤無垠工藝的我,有些抓不著頭緒。除了陸續地帶著我正在學習與工作中的作品~原住民類十字繡、網袋、弓織,讓孩子們看看這些工藝如何工作以外,並和孩子們分享著原住民的每一項工藝之所以如是發展著,它們背後的意義。雖然,我所表達的並不一定完善,只是那些留在我心裡很深刻的感受;但希望這小小的種子可以埋在孩子們的心裡,等待日後的發芽。
就在我沈澱與等待著孩子們陸續完成前一個作品-襪子或襪套時,有了靈感。由於對我而已,要學習原住民的工藝一定要從製作工具開始。可是那牽扯到太多的範疇-材料來源(竹子採收後需經過多道程式的處理),製作時間(這屬於木工課程,且工作時間不短)等;這些或許可以當作未來規劃一整年課程的參考,但不是這一次。但我卻執著於此而困在原地。靈機一轉,直接利用孩子們的手工籃和棒針,來當作織框和經撐。幸運的,課程於是就此展開。 先從認識梭子開始,這一個在漢朝前我們就開始使用、承載緯線的工具;藉由梭子在經線裡來回的穿梭,而織出每個地區的圖騰。這是一個,很有歷史與文化價值的工具。可是由於現在使用者少,因此台灣除了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梭子、或少數工藝者自行削製外,就只有從大陸購買材料未處理好容易發霉的竹梭、或者是釣魚店購買的塑膠梭了。我提供了後三種梭子讓孩子們自由挑選,並經由送給他們春夏學季手縫立體動物和七年級機縫會用到的線剪,讓他們利用梭子在線剪上做L型套環,幫鐵鑄冷冰冰的線剪,因為線、顏色和孩子們的創意而溫暖了起來。
接著我們再利用自製織具,織一個剪刀套。先從最困難、也最需要耐心的整經與固經開始。一條線繞過一條線、有條理與次第的;一不小心漏掉或亂了,就得重來。之後,再進入平紋和斜紋的練習;這紋路的走線邏輯對孩子們來說是相對簡單的,難的在於要將心安靜下來、且很醒覺的觀察著每一條線彼此之間的距離關係,與照顧著不要過度拉扯邊經。每一個小細節都照顧到了,才能完成一個小小的作品。 雖然這是第一次帶著孩子們做這項工作,但就像每一個第一次一樣,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、教學相長著。然後再一次又一次的深化著每一個課程。